第二个「称赞如来」,称赞是称赞佛性、称赞法性,不是叫大家到处绮语。很多人搞错,说要称赞如来,就看谁都是如来,就讲一些绮语、好听话,让人家生欢喜心,让人家对他产生好印象,好人对他也产生好印象,坏人对他也产生好印象,说这是在修「称赞如来」。那你的「我相」除了没有?「人相」有没有除?若说众生称赞你,你称赞众生,这是人相没有除掉。四相具足,不算是真做到称赞如来。「我相」、「人相」、「众生相」、「寿者相」,寿是寿命,寿者相是讲「相续相」,所以这四相实际上还是归结到一相,就是《金刚经》讲的「我相」,我相一旦现前,其他的三相就跟着现前,所以叫四相具足。
所以「称赞如来」,是要称赞佛性、称赞性德、称赞法性
要会称赞,人家有好事,你能够随喜,甚至帮助他转恶为善、转迷为悟、转凡成圣,都是属于称赞如来里面所含摄的,都是从体起用,知道「用不离体」很重要,普贤行不能只看事相,讲普贤行一定讲到佛性,所以普贤菩萨才讲:「念念相续,无有间断,身语意业,无有疲厌」。帮助众生行佛法,都是依照这无尽的愿心、这是真如本性起的作用、起的行法,所以对于心性明了是非常的重要。不要想:「我大概不可能明了心性」,那就不好了。这是第二个称赞如来。
会礼敬后,才懂得称赞,称赞不光是口称赞,是三业都称赞,所谓称赞是赞扬法性。学佛不要在文字上作解,错认为「诸佛」是指事相上的,「如来」是指性上的。在华严境界中没有这些观念,华严中事就是理,理就是事,才说华严是事事无碍法界,《法界观门》中的事事无碍观讲到:菩萨观事即是见理。所以说「事事无碍」!看到一切事相,事相就是佛性,所以不用再分别是「诸佛」还是「如来」,二者都说得通。在此,分别是善巧,如果你要刻意分别,那就叫大乘,不叫一乘。一乘:事就是理,见事即是见理。就像你梦中的境界,全部都是你的心所现的。并没有一个作梦的心跟另外一个清醒的心。就是心所现的,这是一乘跟大乘不一样的地方。一乘就是禅宗讲的:「肉眼见道」。这「肉眼见道」是即凡身成佛身,这才是一乘。就像有首偈子说:「若人求佛慧,通达菩提心,父母所生身,速证大觉位」,并没有离开父母所生的这个肉身,即身成佛,这是真正一乘了义。
如果还在分别是诸佛还是如来,那这是大乘,甚至是权乘,拿权乘在解十大愿王,讲得就不殊胜。真是所谓的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,世间人讲的「圆人说法,无法不圆」那是巧辩。真正圆人讲的,所有法都是圆,不用刻意巧饰就法法皆圆,所谓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!这是真正的一乘了义。普贤菩萨的称赞跟一般的赞美不一样,都是随顺佛性。